秦昊四赴戛纳【点击进入高清组图】

  搜狐娱乐讯 一年一度的影坛盛事“戛纳国际电影节”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是吸引世界影人的朝圣。或许每个电影人都有“戛纳情结”,曾四度踏足戛纳、成为赴戛纳次数最多的中国男演员秦昊,也有着这样一个“戛纳情结”。从《青红》到《浮城谜事》,再到《上海王》,秦昊逐渐从青涩的文青变为“秦先生”,这期间戛纳见证着秦昊的蜕变与成长。

  初登戛纳前 曾想放弃表演

  在首次登上戛纳之前,秦昊曾想放弃做演员,直到《青红》的导演王小帅找到他,让他重新找到了作为演员的希望。

  2005年,秦昊随《青红》剧组第一次踏上戛纳红毯,初登国际舞台,秦昊还有些手足无措,在闭幕式的时候他甚至临时买了一身西装,搭配的鞋子是老同学章子怡送的。秦昊称:“我发现世界上原来有这么一个地方,创作者是这么受尊重,我从事的职业是这么重要,也理解了真正的演员是什么样的。”最终,《青红》在当年的戛纳电影节上收获了一尊“评委会奖”,法国媒体将片中秦昊跳舞的片段与约翰•特拉沃尔塔在《低俗小说》中的表演相提并论,充分肯定了他的他在《青红》中的表现。

  从《青红》到《浮城谜事》 戛纳见证蜕变

  二赴戛纳,秦昊因为娄烨执导的《春风沉醉的夜晚》入围“最佳男主角”,这是他离影帝最近的一次。《春风沉醉的夜晚》涉及同性敏感话题,秦昊为此戏牺牲很大,抛弃世俗眼光,毫无顾忌的展现了戏中角色应有的激情。相比第一次的青涩,再度走进戛纳的秦昊淡定了许多,他更渴望大家看到他这四年的成长与变化。

  与王小帅导演二度合作的《日照重庆》让秦昊第三次入围戛纳、角逐影帝。秦昊也被很多媒体誉为“戛纳宠儿”,当时秦昊还笑称自己是“三朝元老”。这次秦昊的心态更加平和,对于他来说,比起戛纳拿奖,他更享受像老朋友见面一样的感觉。

  在2012年的第65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上,秦昊和娄烨合作的电影《浮城谜事》成为本届国际电影节唯一展映的华语电影,并作为“一种关注”单元的开幕电影在戛纳首次公开放映,四赴戛纳的秦昊已经成为中国作品入围戛纳竞赛单元最多次数的男演员。

  从《青红》到《浮城谜事》,秦昊四赴戛纳,戛纳电影节已经成为见证他蜕变的老朋友。他清醒甚至有点偏执的自我认知:“第一次去戛纳的时候,兴奋而充满幻想,等第二次、第三次去,心态慢慢平和很多……在戛纳走红地毯那么high,你会自认为是全世界最牛的演员,但是把梦做完以后,回家后该干嘛还是要干嘛。”四次戛纳之行是对他作为演员的一种肯定,戛纳让更多人看到了他的进步。

  成长为“秦先生” 肩负更多意义

  娄烨曾这样评价秦昊:“‘好的演员’能够很好地在角色中表演,也能很好地在生活中表演。‘优秀的演员’拥有熟练和高超的演技,但他们只在角色里表演,不在生活中表演,他们大都意识到自己表演的优秀,这也注定了他们永远到不了‘杰出的演员’的境界。而一个‘杰出的演员’,他根本不表演,他只是在生活,在人间和角色中生活,他也根本不在乎自己是不是优秀,他只是用他呈现出的那种生活打动我们。秦昊就是这种‘杰出的演员’。”虽然是戛纳国际电影节的专业户,但秦昊的风格一直低调,他洒脱的选择继续做好一个有风格的杰出演员。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面对爱情,低调的他也敢爱敢说,仍然洒脱。自从与伊能静柏林红毯牵手后,两人的恋情颇受大众关注。成为伊能静口中亲密的“秦先生”,秦昊身上肩负了更多意义。爱情有了收获的他,在事业上也同样有了令人惊喜的进展,接演商业电影《上海王》,秦昊不仅仅是文艺男神,而是文艺与商业兼容的“秦先生”。一路走来,当初青涩的秦昊已经成长为“秦先生”,而其随性自由的性格却一直没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