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龙昨日现身政协报到(新华社记者张玉薇摄)

  重庆晨报3月3日报道 一些委员表示网络语言干扰汉语言的规范性,但又不得不承认它们传达了时代的新鲜气息。

  据新华社电 “女汉子”“土豪(金)”“高大上”“涨姿势”“我伙呆”“喜大普奔”……网络语言越来越多。来参加两会的政协委员有的对此表示“应接不暇”“看不懂”“莞尔一笑”,也有人倡导要加强规范。

  “很多我都听不懂。”全国政协委员李东东对网络新词显得很苦恼,“有一回电视上主持人说"酱紫",我碰巧懂这个词,但绝大多数网络词汇我都听不懂,它们毫无语言规范。”

  全国政协常委葛剑雄则对当下网络语言对主流文化的侵蚀表示担忧:“语言的规范关键是看主流文化是否守得住底线。但遗憾的是,很多时候主流文化守不住,造成整个社会在不合时宜地到处乱用语言。”

  葛剑雄举例说,领导人在报告中使用了“夯实”一词,这个词有强力推动、自上而下的语境,被一些地方官员听到后在地方工作报告中拼命用,十分不妥。“某明星结了5次婚后再婚,也称为"大婚",其化妆师被称"御用",媒体不解词义滥用,有损语言的典雅。”葛剑雄说。

  2013年,中国网民超6亿,近半数的中国人生活在这个虚拟空间,网络对国人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采访中,一些委员表示,网络语言确实干扰了汉语言的规范性,对主流文化有所侵蚀;但同时又不得不承认,它们丰富了汉语言的表达力,传达了时代的新鲜气息。

  “网络语言短、平、快,自媒体时代,不让语言变化是不可能的。”全国政协委员、北京语言大学教授石定果是语言学方面的专家,她认为网络语言反映了民生百态,有焦虑感、有对丑恶的鞭笞,也有社会的浮躁心态。

  全国政协委员、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认为,对于网络语言和其他时代新词,既要宽容又要规范吸收。“我建议有关部门和媒体,要有意识、经常性地组织开展对新词汇的讨论,达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目的,发挥好语言的向导作用。”

  “语言有自我净化的过程和能力,对层出不穷的网络新词可以"莞尔一笑",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冷静看待。”石定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