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宋舌战”还没完 制片人:要尊重二度创作
宋丹丹和编剧宋方金关于演员修改剧本的“舌战”已经战过两轮。
南方都市报讯 演员宋丹丹和编剧宋方金关于演员修改剧本的“舌战”已经战过两轮,继《美丽的契约》导演余淳接受南方都市报独家专访作出表态后,昨天中午,该剧制片人罗立平先生接受了南都独家专访。
随着宋方金和导演都在微博上进行了所谓的“终极发言”,观众对此事的好奇心也逐渐转入电视剧制作层面。罗立平对南都记者表示,现在要做的不是纠错,不是去“分个高低”,他同时解释了在《美丽的契约》创作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疑问,比如宋方金之前的年轻编剧唐宇为什么离开、宋方金为什么拖稿、导演余淳和主演宋丹丹是否有权修改剧本?他说,《美丽的契约》从项目伊始,就是一部为宋丹丹量身订造的剧,“这个戏里面,要尊重二度创作”。
除此之外,南都记者采访了香港T V B和内地数家大型影视公司,试图解读电视剧本的生产过程。在现在的电视圈内,由编剧独立写成一个故事,交给剧组去拍的情况已经越来越少了———甚至可以这么说,无论内地还是香港,如今的电视剧编剧,更多的只是“生产线上的一环”。
南都独家专访罗立平,《美丽的契约》是这么个情况
制片人直言:它是为宋丹丹“定制”的,有约在先
到底能不能二度创作? 接到项目,导演、演员,一定要先吃进去再吐出来南方都市报:你怎么看这次编剧、演员和导演就剧本问题的矛盾?
罗立平:第一,我不能当裁判,这事让我很纠结。我们是合作关系,创作永远是个人好恶,方金(编剧宋方金)、丹丹(主演宋丹丹)、余淳(导演)、还有我的角度来说,大家都在用心创作,都在做同一件事,这一点我们要肯定,大家反映的结果并不代表谁高谁低。
南都:大牌演员权力过大的问题,在你看来,现实是这样的吗?宋丹丹在这部剧中有哪些权力?
罗立平:不是说大牌不大牌,只要观众喜欢,这个演员就是优秀的。优秀演员肯定是有个人魅力的,选择一部剧、把它呈现给观众时,往往都要看演员的表现,所以要尊重演员的创作感受。在体裁的种类上,我们要仿真,面对古装戏、谍战戏或是年代戏,发挥的机会比较小。而生活戏、现实体裁的戏,我认为一定要发酵。《美丽的契约》这部戏,要尊重二度创作。
从我个人的创作理念来讲,导演、演员在接到项目后,一定要先吃进去再吐出来。编剧完成第一棒,完成以后交给剧组,就像宋方金说的,“编剧结束是导演的开始,导演结束是演员的开始,演员的结束是观众的开始”,这是个递进、消化和酝酿的过程,要留给观众想象的空间。每个优秀的演员都是有自己的语言风格和天赋,通过台词的解构传递给观众,特定的演员,像葛优、姜文、宋丹丹,语言都有个性、有特质。
有可能像美剧那样吗?
像美剧那种“以编剧为核心”,在中国不太恰当南都:但项目里,导演是核心,这种情况会不会客观造成编剧地位低从而引发矛盾?
罗立平:有这么一个讨论,我觉得是非常积极的好事,不要认为这是矛盾的体现。华录百纳拍过几十部剧,我有切身体会:创作一定是个动态的过程,文学创作和影视剧的表现中间是有距离的,优秀作品拍出来一定是能体现文学价值的。一部戏肯定会有瑕疵,出现问题,是谁的责任,我们不去论定,因为这样就没意思了。作品里有酸甜苦辣,完成的过程也一样。影视作品永远是遗憾的艺术,遗憾就在那些不得已当中。
南都:大家拿美剧说事儿,认为美剧把编剧作为核心,为什么在中国不可行?
罗立平:我认为以编剧为核心不太恰当。(在美国)也得分剧,《阿凡达》绝对是导演核心,是导演在完成自己的一个梦想;《穿普拉达的女王》呢,就是个表演艺术,怎么以编剧为核心?有些情节剧,编剧的巧妙和构成是非常缜密的,而有些视觉冲击力的企划,背后不止是导演、还有电脑工程师的努力。分题材来剖析这件事,会恰当一些。
南都:宋丹丹说“拍戏不是拍剧本”,你怎么看?
罗立平:我相信这句话有很多潜台词在里面,丹丹是个有责任心的、有成就的优秀演员,我不是因为要跟她合作才这么说的,她有艺术才华和修养,有在人艺这么多年的积累,有对艺术的责任和热爱,我是仰慕她的,我是她的粉丝。我认为她的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我们该怎么认识剧本?在剧本的框架之内,我们一定会有二度创作,她的意思是说演员一定要发挥,这是一个创作态度(的问题)。可能字面表达上,大家看了之后不太容易接受,那是另外一回事。
南都:还是说到这次,导演和演员都说编剧交来的剧本不行,所以得现场创作,但宋方金又说导演和演员把他好的东西都改成水词儿了,你怎么看?
罗立平:是不是水词儿?我不是这么看待问题,我认为它没有走样。在讲故事的方法上,是编剧说的“假结婚”。从形式和风格来讲,我们是用喜感或喜剧的形式,探讨严肃的话题,这里面有教育问题、户口问题、北漂的辛酸、对孩子的关爱,我认为这个剧的“核”没有改变。就发挥来讲,台词的体现就是生活当中怎么说话,在戏当中也怎么表达。古装剧可能还有些形式上的装腔作势,但生活剧一定要接地气、要让观众感同身受,台词是有感而发的就行了。
原来的编剧为何退出?
这是工作的调整,没有别的问题南都:导演说编剧没有按时交剧本,所以必须临时创作,为什么剧本还没有完成,这个项目就上马了?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罗立平:不是这么简单的情况。宋方金的确是我半截请来的,他的才华我感受得到。我们当时面对的情况是:一个编剧提供了故事,我们该怎么把这个故事讲得更好。在创作过程中,因为工作上的调整,我们做出了这个选择,不是因为哪个环节不到位。的确,宋方金比较匆忙,因为剧本出了一部分之后我们就开机了。
南都:宋方金加入是因为年轻编剧退出?
罗立平:唐宇(注:之前的原创编剧)是国家儿艺的导演,他单位还有个话剧项目,他必须在团里完成。这是工作的调整,没有别的问题,我们依然会有其他合作。
南都:关于剧本的前后关系,宋丹丹和导演都说类似于定制剧,说这部剧是为她量身打造的,是这样吗?
罗立平:是。在确定项目前,我们跟宋丹丹有约,说希望能再共同完成一部电视剧。她是非常优秀的演员,我们希望能跟这样的演员合作。这是有前提的,有约在先,我们并不是盲目创作。研究项目时,我们就有预判,希望谁来出演,谁来导演。在目前市场化、商业化程度非常高的情况下,我们必须要有一个预判。
为什么多花了那么多时间? (编剧)有消化的过程,交稿时间有延后南都:别的剧3个月完工,这个剧的周期是五六个月,所以有等剧本的时间,但最后为什么剧本还是来不及,还是要现场攒?
罗立平:这戏从常规来讲3个月就能完成,但我 们 延 长了 ,因为创作是有弹性。拍每场戏之前,我们都要讨论清楚,人物关系怎样,每角色心理怎样,并不是在消磨时间,我也很焦虑。导演就更焦虑了,现场所有问题都在他身上,但这不是破坏,大家是在共同完成一件事,是在可控范围中。
南都:会不会客观上让编剧沦为一个程序执行员?情绪上有不满?
罗立平:不好评判。《美丽的契约》里我们强调的是契约精神,我们是有约定的,(编剧)有消化的过程,交稿时间有延后,但这不是懈怠。
南都:宋方金晒的3集剧本是他水平的代表吗?
罗立平:我没时间看。这不是一个纠错的过程。
(专题统筹/南都记者 齐帅)